查看原文
其他

【风轻云淡原创】丹 江

2016-10-05 风轻云淡 丹凤论坛

丹 江



作者丨风轻云淡

原创稿件

发源于秦岭凤凰山南麓的两股涓流,在黑龙口处混合,而后经过了商州的部分峡谷地带,到丹凤就变得豁然开朗起来了,沿岸被水流冲刷出的大片滩涂裹携着泥沙带来的丰富营养物质,尤其适宜耕种,历史上称之为“百里州川”,所以丹江又叫州河。




原来的丹江河上,只有一座通向南岸的桥,丹江大桥,从船帮会馆的这头延伸到河南的那头。无论是到河边游玩还是学校开运动会都需要从一些沙石土路走过才能到达。




体育场也不如现在这么气派,露天的跑道和座椅略显简单、粗糙,却是满满的承载了儿时的美好和快乐。赛场上,健儿挥洒汗水,释放激情,观坐台上摇旗呐喊声此起彼伏,声声入耳,远处,一两个同学和老师在围绕着场地跟随着运动员的节奏,同呼吸共命运。




间隙中,叫上几个要好的朋友,拿上冰棍儿和汽水躲在河堤的树底下乘凉,偶有几个调皮的学生趁着老师不注意,三两下快步的跃上了河堤,蹭蹭的爬上了笔直、粗大的杨树,折了几根细长的枝叶,顺手就编出了一个天然的凉帽戴在头上。




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学校曾组织过全体师生到河南桥头瞻仰过李先念同志的雕像,并到县烈士陵园进行祭奠,扫墓,但记忆总在脑海里飘荡。曾经的丹江大桥已经焕然一新了,在它的东西两边依次有了新的桥梁架起,极大的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方便了客商往来于丹江河的两岸。




古时的丹江,在战国时期便已通航,自唐以来称为“贡道”,使得江淮一带的物资源源不断的涌入长安,到了明清时期,这里就已经是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呈现出千帆竞技、百舸争流的繁华景象。




生活在江边的人们也利用着这一便捷因素,在河里洗涤,捕捞,用水灌溉良田,昔日的丹江还出产过优质的水稻,这在北方的陕西还是难得少见的。




漫步在龙驹寨国家水利风景区内,一种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巧妙的结合起来,交相呼应,相辅相成,仿佛是景在画中,人在景中的绝美感受。




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自龙驹寨起航,漂流了龙驹寨以下的丹江全程。《徐霞客日游记》中有这样几句记载丹江漂流的:“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送远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仙也!”




人们也顺势进行了旅游开发,如今,丹江两岸亭台楼阁林立,杨柳依依,一早一晚来河边锻炼的人群也是络绎不绝,中午时分,常常会看见三五个钓友携一小马扎,静静地等候在江边,期待着钓到传说中的丹鱼,借此为他们带来好运。我也曾拿着一根竹竿挖几条蚯蚓,蹲坐在石头上,眼巴巴的瞅着白色的泡沫浮漂在水里打着转儿,顺着水流不停的上下翻滚漂浮,终在剧烈的晃动颤抖下,一挥杆,活蹦乱跳的鲜活鱼儿就被拉上岸了。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却是少了小时候的那种贪玩劲了,只有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独自一人踱步在江边,呆坐在石头上,听着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河水发出的声响,任由思绪追随着江河远远流去。




现在,丹江大桥的旁边又修建了花庙广场,下面濒临江河的地方,分别有艘仿古的木船和现代雕塑风格的钢铁船,两艘船分别朝向不同的方位,其中的一艘船有几个纤夫费劲的拉动着,我猜想,这是否预示着丹江之滨的家乡父老都朝着幸福快乐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都说桥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此话不假,但在桥梁之下的江河也承担起了来自上方的重量,同时也哺育了众多的儿女。此时,丹江之上的几座桥梁如同腾飞的龙凤一样跃然展翅,盘旋在波光粼粼的丹江上面,如同母亲一样。



作者:张广新    微信:13992422514    QQ:1823450734

陕西丹凤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danfengluntan微信号


丹凤最大综合性资讯平台

原创优秀作品,将推送至今日头条—家在丹凤

联系QQ:2755318016

投稿邮箱:2755318016@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